您当前的位置: 企业经济报 > 资讯 > 正文
企业经济报-移动版 首页

经陆军某海防旅不断寻访,60多年后,无名烈士墓终于刻上姓名

时间:2020-04-04 22:47  阅读:1
分享到:

1958年9月,一位年仅21岁的战士在台风中为抢救装备不幸牺牲。因部队整编撤防、资料遗失,60多年来,烈士英名无人知晓。

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不断寻访,多方努力下,今年年初终于找到了!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兰桂森!清明前夕,为兰桂森烈士立碑!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一条线索都不能放过!”大海捞针六年,他让36个烈士回家

儿子三岁多了,闫永杰有个小计划,今年打算带孩子去趟八达岭烈士陵园,那里有一座烈士墙,上面镌刻着延庆户籍和在延庆牺牲的2165名烈士的名字。

他想让儿子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还想让孩子知道,烈士墙上的一些姓名,是爸爸和同事千辛万苦找回来的,他们不该被遗忘。

2019年北京榜样年度人物闫永杰是延庆区民政局优抚科的一名普通干部。6年前,刚来到民政局工作,他就赶上四海烈士陵园验收。在烈士陵园建成前,80位无名烈士的尸骨散落在大胜岭、南湾、海字口等村的沟壑、山间,延庆区民政局启动抢救性保护工作。

“一条线索都不能放过!”这句话就成了闫永杰的口头禅。

这是一场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当年,烈士被周边村民悄悄下葬,怕被敌人发现,不敢立碑,只能用木牌等稍作记号。风吹日晒,当年的记号早就不见了踪影,只能依靠当地居民的回忆,反复找寻。无人管理的烈士墓大多都在山沟里、道坎上,披荆斩棘才可以找到。

“能为烈士做点事,再难也不怕。”闫永杰和同事查找档案、走访调查,在山野间寻找一个个烈士的埋骨处。

突然一天,有条线索指向烈士刘文付。抗战期间,刘文付在永宁镇营城村工作,大家都叫他“刘科员”。大约在1945年至1946年间,刘文付被敌人残忍杀害,头颅悬挂在永宁城门上。村里的老人说,村民们在安葬刘文付时,还将面捏的“头颅”一起下葬,以告慰烈士英灵。

闫永杰在营城村留下来。他向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求教,但由于年代久远,老人们众说纷纭,只依稀记得坟冢的大致方位。“我们翻了几座山,地形变化太大,村里老人也找不到之前的位置了,大家在山里面转了好几圈,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个大土坡上休息。”

这时,一位老人忽然发现,他们休息的大土坡,平平整整,很像坟地。后来打开坟冢一看,果然有一具没有头骨的遗骸,进一步证实就是刘文付烈士的陵墓。

迁葬那天,天刚蒙蒙亮,闫永杰和施工队就动了身。“给您搬个新家,那里风景好,战友多,睡着也舒服。”闫永杰边和烈士说话,边清理周围的杂物。在庄严的安葬仪式中,烈士的尸骨被安放在陵园与战友相伴长眠。

几乎每一个散落烈士陵墓的迁葬都是这样完成的。

5年多来,闫永杰在山野林间整理了36座零散烈士墓,其中29座分别迁入了八达岭烈士陵园和珍珠泉乡烈士陵园;另外7座烈士墓,在充分考虑家属意愿后,就地立碑维护。

2016年,延庆区做到了全区零散烈士墓抢救保护全覆盖,让每一位烈士都能够“回家”;2017年,将全区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的烈士英名镌刻在烈士墙上,让2165名烈士魂归故里;2019年,延庆连续4年做到了全区烈士纪念设施全祭扫,每到节假日,区里的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自发来到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宣誓、敬献花篮、红色咏诵、网上祭英烈等活动。

记者手记 一个都不能少

翻开闫永杰以前的照片,一个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的小伙子,6年后的他,已成了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人,眼角甚至堆起了小碎褶儿,完全不像个“坐办公室的”。

抢救零散烈士墓,常年在深山里翻山越岭,风吹日晒、挨饿受冻是常事儿,衣服裤子也经常会被树枝刮破,但闫永杰毫无怨言。

他用朴实的行动,努力让每一位烈士都能“回家”,让后人铭记历史,让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来源:综合央视军事 网友评论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TF00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企业经济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经济报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经陆军某海防旅不断寻访,60多年后,无名烈士墓终于刻上姓名

1958年9月,一位年仅21岁的战士在台风中为抢救装备不幸牺牲。因部队整编撤防、资料遗失,60多年来,烈士英名无人知晓。

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不断寻访,多方努力下,今年年初终于找到了!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兰桂森!清明前夕,为兰桂森烈士立碑!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一条线索都不能放过!”大海捞针六年,他让36个烈士回家

儿子三岁多了,闫永杰有个小计划,今年打算带孩子去趟八达岭烈士陵园,那里有一座烈士墙,上面镌刻着延庆户籍和在延庆牺牲的2165名烈士的名字。

他想让儿子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还想让孩子知道,烈士墙上的一些姓名,是爸爸和同事千辛万苦找回来的,他们不该被遗忘。

2019年北京榜样年度人物闫永杰是延庆区民政局优抚科的一名普通干部。6年前,刚来到民政局工作,他就赶上四海烈士陵园验收。在烈士陵园建成前,80位无名烈士的尸骨散落在大胜岭、南湾、海字口等村的沟壑、山间,延庆区民政局启动抢救性保护工作。

“一条线索都不能放过!”这句话就成了闫永杰的口头禅。

这是一场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当年,烈士被周边村民悄悄下葬,怕被敌人发现,不敢立碑,只能用木牌等稍作记号。风吹日晒,当年的记号早就不见了踪影,只能依靠当地居民的回忆,反复找寻。无人管理的烈士墓大多都在山沟里、道坎上,披荆斩棘才可以找到。

“能为烈士做点事,再难也不怕。”闫永杰和同事查找档案、走访调查,在山野间寻找一个个烈士的埋骨处。

突然一天,有条线索指向烈士刘文付。抗战期间,刘文付在永宁镇营城村工作,大家都叫他“刘科员”。大约在1945年至1946年间,刘文付被敌人残忍杀害,头颅悬挂在永宁城门上。村里的老人说,村民们在安葬刘文付时,还将面捏的“头颅”一起下葬,以告慰烈士英灵。

闫永杰在营城村留下来。他向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求教,但由于年代久远,老人们众说纷纭,只依稀记得坟冢的大致方位。“我们翻了几座山,地形变化太大,村里老人也找不到之前的位置了,大家在山里面转了好几圈,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个大土坡上休息。”

这时,一位老人忽然发现,他们休息的大土坡,平平整整,很像坟地。后来打开坟冢一看,果然有一具没有头骨的遗骸,进一步证实就是刘文付烈士的陵墓。

迁葬那天,天刚蒙蒙亮,闫永杰和施工队就动了身。“给您搬个新家,那里风景好,战友多,睡着也舒服。”闫永杰边和烈士说话,边清理周围的杂物。在庄严的安葬仪式中,烈士的尸骨被安放在陵园与战友相伴长眠。

几乎每一个散落烈士陵墓的迁葬都是这样完成的。

5年多来,闫永杰在山野林间整理了36座零散烈士墓,其中29座分别迁入了八达岭烈士陵园和珍珠泉乡烈士陵园;另外7座烈士墓,在充分考虑家属意愿后,就地立碑维护。

2016年,延庆区做到了全区零散烈士墓抢救保护全覆盖,让每一位烈士都能够“回家”;2017年,将全区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的烈士英名镌刻在烈士墙上,让2165名烈士魂归故里;2019年,延庆连续4年做到了全区烈士纪念设施全祭扫,每到节假日,区里的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自发来到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宣誓、敬献花篮、红色咏诵、网上祭英烈等活动。

记者手记 一个都不能少

翻开闫永杰以前的照片,一个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的小伙子,6年后的他,已成了一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人,眼角甚至堆起了小碎褶儿,完全不像个“坐办公室的”。

抢救零散烈士墓,常年在深山里翻山越岭,风吹日晒、挨饿受冻是常事儿,衣服裤子也经常会被树枝刮破,但闫永杰毫无怨言。

他用朴实的行动,努力让每一位烈士都能“回家”,让后人铭记历史,让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来源:综合央视军事 网友评论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企业经济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经济报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