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企业经济报 > 时尚 > 正文
企业经济报-移动版 首页

留美新锐设计师赵逸嘉:用视觉艺术讲述情绪和她的故事

时间:2019-02-28 15:28  阅读:1
分享到:

2019年2月8日(周五),由多名当代青年华人艺术家共同参与的《此彼》艺术展,在纽约世贸中心新地标—全球最美交通枢纽The Oculus举行。平均每天25万人流量的纽约世贸中心The Oculus是纽约第三大交通枢纽。展览由美国亚洲文化中心及PLC Ltd.Inc.共同主办、atman curation及Maze Design Inc.共同策展,标题的渊源来自《墨子·经说下》中的此、彼二字对立的关系;展览立意于“此之于彼,即是身处海外的侨子;彼之于此,是为大洋对岸的故里。此亦可是当代艺术家的发散思想,彼亦可是五千年中华瑰宝般的传统。”

图片

(《此彼》艺术展现场,图片由美国亚洲文化中心提供)

图片

(《此彼》艺术展现场,图片由美国亚洲文化中心提供)

此次展览中,一幅黑白系列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诸参观浏览的观众都会在它的前面驻足,用手机扫描作品旁边的二维码, 希望探知更多作品背后的立意与故事。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浮》,它的创作者是目前纽约新生代青年艺术家赵逸嘉(Yijia Zhao)。赵逸嘉来自中国广东深圳,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2015年曾被遴选为交换生深造于韩国弘益大学,后于2016年赴美进入美国知名艺术高等院校PRATT Institute攻读交互设计研究生系,曾在英国每日邮报市场创意部门工作,目前活跃于纽约艺术圈,是一位炙手可热的新锐艺术家。其艺术创作多用视觉艺术表达来源于社会议题的情绪与故事,她的作品3月将在soho的「夹缝」展览中展出。

有幸艺术家本人亲临现场,于是我们与她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交流,听听她的作品背后的故事,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图片

(Floating, 2019, Digital Print, 36 in x 24 in)

笔者:赵逸嘉您好,我们发现今天您的作品关注度很高!您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设计来源是什么吗?或者说您希望借由此作品向人们表达什么?

赵逸嘉:谢谢您。“浮”是一组描写心里过程和状态的视觉表现作品。“浮”站在“定”的对立面,是一种无法确定,安定的状态。即使周围“看”上去很稳定,内心无法感觉到某种潜意识的“确定”,看到的景象也会是“浮”。”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在浮动的状况,可能会非常期盼和渴望稳定;在阴暗的环境,非常地期盼光明;但是人一旦获得了自己所期盼的东西之后,心态马上就会悄悄地发生微妙的变化,就是想重新获得原来拥有而刚刚失去的东西,我的作品就是通过,图案中清晰与模糊;光亮与昏暗;来表达人在此时的心理活动和这个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

笔者:在过去,诞生了有毕加索和莫奈等抽象派的艺术大师,但是也有人认为他们这些抽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不容易让普通观众看懂和理解,关于这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赵逸嘉:我很喜欢去MOMA参观和欣赏毕加索和莫奈的经典作品,抽象派的作品有它们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师们的作品有很多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艺术作品展示的目的一定是要激发观赏者的想象,想象空间越大,作品的艺术价值越高,艺术作品在模糊与清晰;变化与固定;广义与狭义;失衡与平衡等方面产生冲突的时候,其实模糊的、变化的、广义的、失衡的东西对观赏者想象力的激发作用会更强烈。我的另外一个作品《本源》,也是利用了同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人在这种非常矛盾的,纠结的心理活动中渡过一生的无奈心情。

图片

(赵逸嘉与其作品《浮》在《此彼》艺术展现场)

笔者:我们都知道这次的活动非常的隆重,代表中国艺术家的形象,并且是第一次登陆飞鸟车站,我们也很替您感到开心,做为一个在纽约有所成就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您对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后辈是否可以传授一些成功的经验?

赵逸嘉:我非常欣赏扎哈 哈立德的态度:“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每一天你都不能轻易地放过自己。” 所以我认为大家通俗定义下的我今天的成功,真的是依靠自己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堆积形成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大家眼中艺术天赋异常的孩子,所以在我中学时代,突然决定要报考艺术院校,周边所有的人都不赞成包括老师和家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我却有着非常强烈地信念,我想要成为艺术家成为设计师,我愿意为之去努力,不论如何,我都至少要去尽力尝试,哪怕最后仍然会失败。就是我这股执着的劲头,在经过了8个月的艰苦备考后,我最终获得了中国八大美院中的三个美院的录取通知书,在大学期间,我发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思想存在的差异,以及对美的不同认知理解是一件很值得去研究挖掘的事情。于是我主动联系学校国际部,了解国外交换生的报考流程,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去韩国弘益大学学习视觉传达的机会。

图片

(赵逸嘉在韩国留学期间留影)

笔者:您的学术背景中融合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韩国的东亚文化熏陶,现在有在美国进一步接受西方的艺术提升,我们希望您可以给国内想要选择走上职业设计或者艺术家道路的年轻一代分享一下,您认为这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经历给你的职业选择以及艺术创作带来了那些变化和影响?

赵逸嘉:我认为作为艺术家,请一定要走出去,哪怕只是看看世界也好,我相信你的世界观,艺术观,人生观都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比如说,韩国虽然也是属于东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是韩国的西文字体视觉艺术家在世界上成名的很多,他们对于西文字体的研究深度以及重视程度,是相当令人出乎意料的,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想要到美国留学的契机,我想要看到更多惊喜与冲击。我相信这些巨大的思想碰撞会为我的艺术想法与理念带来不断地新元素,成为我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也鼓励想要从事艺术做为毕生之路的大家,有机会的话,请一定要走出去,多看看这个世界,我相信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更加理解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什么样的艺术才是你所追求的。

记者:非常感谢您今天的分享,祝你的艺术道路越来越宽阔。

赵逸嘉:非常感谢,祝你们新年快乐!

来源: 企业经济报 责任编辑:TF00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企业经济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经济报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留美新锐设计师赵逸嘉:用视觉艺术讲述情绪和她的故事

2019年2月8日(周五),由多名当代青年华人艺术家共同参与的《此彼》艺术展,在纽约世贸中心新地标—全球最美交通枢纽The Oculus举行。平均每天25万人流量的纽约世贸中心The Oculus是纽约第三大交通枢纽。展览由美国亚洲文化中心及PLC Ltd.Inc.共同主办、atman curation及Maze Design Inc.共同策展,标题的渊源来自《墨子·经说下》中的此、彼二字对立的关系;展览立意于“此之于彼,即是身处海外的侨子;彼之于此,是为大洋对岸的故里。此亦可是当代艺术家的发散思想,彼亦可是五千年中华瑰宝般的传统。”

图片

(《此彼》艺术展现场,图片由美国亚洲文化中心提供)

图片

(《此彼》艺术展现场,图片由美国亚洲文化中心提供)

此次展览中,一幅黑白系列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诸参观浏览的观众都会在它的前面驻足,用手机扫描作品旁边的二维码, 希望探知更多作品背后的立意与故事。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浮》,它的创作者是目前纽约新生代青年艺术家赵逸嘉(Yijia Zhao)。赵逸嘉来自中国广东深圳,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2015年曾被遴选为交换生深造于韩国弘益大学,后于2016年赴美进入美国知名艺术高等院校PRATT Institute攻读交互设计研究生系,曾在英国每日邮报市场创意部门工作,目前活跃于纽约艺术圈,是一位炙手可热的新锐艺术家。其艺术创作多用视觉艺术表达来源于社会议题的情绪与故事,她的作品3月将在soho的「夹缝」展览中展出。

有幸艺术家本人亲临现场,于是我们与她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交流,听听她的作品背后的故事,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图片

(Floating, 2019, Digital Print, 36 in x 24 in)

笔者:赵逸嘉您好,我们发现今天您的作品关注度很高!您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设计来源是什么吗?或者说您希望借由此作品向人们表达什么?

赵逸嘉:谢谢您。“浮”是一组描写心里过程和状态的视觉表现作品。“浮”站在“定”的对立面,是一种无法确定,安定的状态。即使周围“看”上去很稳定,内心无法感觉到某种潜意识的“确定”,看到的景象也会是“浮”。”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在浮动的状况,可能会非常期盼和渴望稳定;在阴暗的环境,非常地期盼光明;但是人一旦获得了自己所期盼的东西之后,心态马上就会悄悄地发生微妙的变化,就是想重新获得原来拥有而刚刚失去的东西,我的作品就是通过,图案中清晰与模糊;光亮与昏暗;来表达人在此时的心理活动和这个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

笔者:在过去,诞生了有毕加索和莫奈等抽象派的艺术大师,但是也有人认为他们这些抽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不容易让普通观众看懂和理解,关于这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赵逸嘉:我很喜欢去MOMA参观和欣赏毕加索和莫奈的经典作品,抽象派的作品有它们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师们的作品有很多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艺术作品展示的目的一定是要激发观赏者的想象,想象空间越大,作品的艺术价值越高,艺术作品在模糊与清晰;变化与固定;广义与狭义;失衡与平衡等方面产生冲突的时候,其实模糊的、变化的、广义的、失衡的东西对观赏者想象力的激发作用会更强烈。我的另外一个作品《本源》,也是利用了同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人在这种非常矛盾的,纠结的心理活动中渡过一生的无奈心情。

图片

(赵逸嘉与其作品《浮》在《此彼》艺术展现场)

笔者:我们都知道这次的活动非常的隆重,代表中国艺术家的形象,并且是第一次登陆飞鸟车站,我们也很替您感到开心,做为一个在纽约有所成就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您对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后辈是否可以传授一些成功的经验?

赵逸嘉:我非常欣赏扎哈 哈立德的态度:“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每一天你都不能轻易地放过自己。” 所以我认为大家通俗定义下的我今天的成功,真的是依靠自己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堆积形成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大家眼中艺术天赋异常的孩子,所以在我中学时代,突然决定要报考艺术院校,周边所有的人都不赞成包括老师和家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我却有着非常强烈地信念,我想要成为艺术家成为设计师,我愿意为之去努力,不论如何,我都至少要去尽力尝试,哪怕最后仍然会失败。就是我这股执着的劲头,在经过了8个月的艰苦备考后,我最终获得了中国八大美院中的三个美院的录取通知书,在大学期间,我发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思想存在的差异,以及对美的不同认知理解是一件很值得去研究挖掘的事情。于是我主动联系学校国际部,了解国外交换生的报考流程,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去韩国弘益大学学习视觉传达的机会。

图片

(赵逸嘉在韩国留学期间留影)

笔者:您的学术背景中融合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韩国的东亚文化熏陶,现在有在美国进一步接受西方的艺术提升,我们希望您可以给国内想要选择走上职业设计或者艺术家道路的年轻一代分享一下,您认为这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经历给你的职业选择以及艺术创作带来了那些变化和影响?

赵逸嘉:我认为作为艺术家,请一定要走出去,哪怕只是看看世界也好,我相信你的世界观,艺术观,人生观都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比如说,韩国虽然也是属于东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是韩国的西文字体视觉艺术家在世界上成名的很多,他们对于西文字体的研究深度以及重视程度,是相当令人出乎意料的,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想要到美国留学的契机,我想要看到更多惊喜与冲击。我相信这些巨大的思想碰撞会为我的艺术想法与理念带来不断地新元素,成为我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也鼓励想要从事艺术做为毕生之路的大家,有机会的话,请一定要走出去,多看看这个世界,我相信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更加理解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什么样的艺术才是你所追求的。

记者:非常感谢您今天的分享,祝你的艺术道路越来越宽阔。

赵逸嘉:非常感谢,祝你们新年快乐!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企业经济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经济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经济报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